您當前位置:中國菏澤網(wǎng) > 本地要聞 > 正文
作者: 時蘇建 來源: 菏澤日報 發(fā)表時間: 2021-03-12 09:47
陶丘核刻是一門集觀賞、把玩、佩戴、收藏于一體的微雕藝術(shù)。一枚盈不過寸的桃核,經(jīng)藝人的因材施藝、精心布局及巧思妙想的雕鏤,便為器皿、人物,以至鳥獸,罔不因勢象形,各具情態(tài)。這就是陶丘核刻的魅力。
據(jù)市級非遺項目陶丘核刻代表性傳承人張長路介紹,陶丘核刻起源于西周時期,因定陶古稱陶丘而得名,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。據(jù)《定陶縣志》記載,仿山為古曹國葬地,自曹叔振鐸至伯陽二十五代并司祠焉。相傳曹叔振鐸生前體察民情,輕徭薄賦,廣施周禮,升天后仍牽念百姓疾苦,到西王母那里請來蟠桃樹,為百姓消災驅(qū)邪。后人為紀念他,每年農(nóng)歷三月二十八,從四面八方趕來祭拜,并把桃木桃核帶回去辟邪壓驚,久而久之,居住在附近的窮苦百姓便取仿山上的桃核桃木,并刻以神獸圖案拿到廟會上販賣,陶丘核刻就此誕生,并隨祭拜的百姓傳播到四方。
陶丘核刻早期以漢民族吉祥文化為表現(xiàn)對象,圖案大多古樸抽象、內(nèi)容豐富,流傳的神獸、人物、生肖、扣子、帽扣等飾物流傳至今。秦漢以后,婦女兒童盛行佩戴八斗、桃核扣,用以調(diào)五神、壓驚氣。明至清中期,陶丘核刻技藝傾向于奇巧精細,取材也不再局限于桃核,杏核、櫻桃核、橄欖核等被廣泛使用。它的制作有浮雕、鏤空雕等工藝之分。藝人根據(jù)表達內(nèi)容的需要,從選料、凈胚、描線,到刻制、打孔、拋光都頗為講究。
陶丘核刻技藝傳承主要靠口耳相傳,父傳子,世代承襲,由于技法的難度較高,核刻技藝鮮有傳人。第八代傳承人張長路承襲了舅舅“陶丘核刻許”許中允的傳統(tǒng)刀法,熟練掌握了二十多種雕刻技藝,完整地保留了陶丘核刻技藝的獨特性。他尤其擅長在各種果核上刻畫人物、花鳥、神獸,刀法流暢,作品細膩古樸,情趣盎然。他的創(chuàng)作題材主要以歷史名人及民俗傳說為主,多次在國家、省級專業(yè)大賽上榮獲金獎。 文 /圖 記者 時蘇建
人民網(wǎng) 新華網(wǎng) 央視網(wǎng) 中國網(wǎng) 光明網(wǎng) 中國日報 中青網(wǎng) 求是網(wǎng) 山東網(wǎng) 魯網(wǎng)
菏澤市政府網(wǎng) 菏澤文明網(wǎng) 菏澤市紀檢監(jiān)察網(wǎng) 燈塔-菏澤黨建網(wǎng) 菏澤長安網(wǎng) 菏澤廣電網(wǎng) 菏澤市教育和體育局 菏澤市自然資源和規(guī)劃局
中國徐州網(wǎng) 連網(wǎng) 鹽城新聞網(wǎng) 宿遷網(wǎng) 淮安新聞網(wǎng) 蚌埠新聞網(wǎng) 阜陽新聞網(wǎng) 淮北新聞網(wǎng) 拂曉新聞網(wǎng) 中國亳州網(wǎng)
舜網(wǎng) 青報網(wǎng) 聊城新聞網(wǎng) 德州新聞網(wǎng) 濱州網(wǎng) 東營網(wǎng) 水母網(wǎng) 中華泰山網(wǎng) 東方圣城網(wǎng) 瑯琊新聞網(wǎng)